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
大家早上好,今天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----预防结核病日,打造健康校园
每年的3月24日是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,今年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发布的宣传主题是“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”。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卫生知识,避免同学们陷入对结核病的认识误区,造成不必要的恐慌,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结核病的常识:
1、什么是结核病?
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,结核杆菌可以侵入身体的各个器官,最常见的发生在肺部,称为肺结核。结核病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,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。过去它在民间被称为“肺痨”,那时候的结核病是十痨九死,十分棘手。但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,抗菌类药品的出现使其不再是不治之症。解放后,新中国对结核病的防治高度重视,大力开展防痨工作,肺结核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大下降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在很多国家结核病的发病率又有所上升,在全球广泛流行,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,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。由于青少年是结核病的主要易感人群,加上学校人口密集,是传染病多发地点,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结核病防治工作,打造一个健康、安全的校园十分重要。
2、结核病有哪些症状?
全身症状发热为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性毒性症状,多数为长期低热,伴有倦怠、乏力、夜间盗汗或食欲不振等不适。同时伴随呼吸系统症状,例如:咳嗽咳痰,咯血,胸痛,气急等。结核病发病隐匿,在结核病早期,由于病情轻,病灶小而没有明显症状,即使有了症状,也和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相似,没有明显的特点,因此当有咳嗽,咳痰症状超过两个星期且并未治愈者,就应想到是否得了肺结核,如伴有咳血或痰中带血的更应该高度重视和注意。
3、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?
结核病主要传播方式有咳嗽传播、尘埃传播和飞沫传播。传播性肺结核患者如果随地吐痰,咳嗽,打喷嚏,就会形成微小的,带有大量的结核菌的分子,随空气飞扬,人们吸入后就会造成感染。而肺结核的潜伏期主要有两种情况来决定:一是感染结核菌的量和毒力。二是感染者的抵抗力或免疫力。所以,有的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可以在几个月内发病,有的可能若干年后才发病,人感染了结核病菌后,在其一生中,都会发生结核病的危险,这种危险的可能性约为10%。
4、我们应该怎么预防?
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最有效办法。另外,结核病的预防重点在保护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,所以我们应该生活有常,即生活方式合理化和规律化,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咳嗽、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;饮食有节、富营养、忌辛辣;经常呼吸新鲜空气,特别注意教室和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;保持乐观情绪,因为不良的情绪可影响人体的抵抗力;经常参加体育运动,劳逸结合,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。最后,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与结核病人,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接触,如果得知哪位同学的家庭或周围人有了结核病症状,一定要提醒他及时去当地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诊治,如果确诊是结核病,应鼓励他坚持按时服药,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感染。结核病只要接受正规治疗,90%以上的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。
无论是健康的同学还是结核病患者,我们都应该用结核病常识来武装自己,做到早发现,早治疗,早防御。预防结核,从我做起,希望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,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,为打造健康、文明、平安的校园而努力!